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维度与路径|每日时讯
来源: 文档网      时间:2023-06-14 10:19:59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维度与路径

“双减”政策提出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规范校外培训秩序的同时,需要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特级教师的实践为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方向

为总结xx市、区、校深入贯彻实施“双减”政策取得的初步成效,xx年10月,xx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主办了首期“双减”专题研讨班。专题研讨班上,全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等各方代表围绕“双减”推进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与此同时,xx市教育两委开展“双特谈双减”融媒体宣传,旨在充分发挥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优势,通过官方平台与社会媒体平台联动的形式,针对“双减”的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交流认识、分享经验。

研究发现,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于国家和xx市“双减”政策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xx市特级教师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在学校育人体系与课程建设、教学策略创新、作业减量增质、课后服务和家校社协同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了探询特级教师在推进“双减”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力的策略与举措,提炼出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的一般性实践路径,本研究对xx市xx区等区的8位特级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并结合“双特谈双减”活动中特级校长提供的26所学校案例,探讨首都特级教师落实“双减”的实践路径与有效举措。

学习环境研究为分析特级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维度

“双减”政策提出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规范校外培训秩序的同时,需要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学校需要基于教育治理的视角,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打造学校育人生态。

随着学习科学理论的发展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相关研究认为,人类学习具有社会属性和情境化本质研究者与实践者日益将学习研究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从学习生态系统的视角探询学习的发生情境及影响因素,突破学校课堂的局限,将学生学习置于生态系统中进行创新性设计,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推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实施的“创新型学习环境”(Innov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项目对学习本质及学习的支持条件与环境开展的系列研究,为促进学生学习及教育实践者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带来启示。

OECD在《创新型学习环境》一书中提出:学习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全的概念,是包含学习活动及学习结果的学习生态系统(eco-system of learning)。学习环境的研究强调:学生学习发生的情境(context)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场景,亦包含更广阔的家庭、社区和社会场景(family, communtity and social settings)。同时,学习环境构建亦强调学习“时间”(time),需要综合考量学习者的学习体验等。为促进学生学习,需要对学习环境中的核心要素进行重新设计。学习环境的基础为教学核心要素(pedagogical core),包含四个维度:学习者(learners)、教师或教育者(teachers/educators)、内容(content),以及资源(resources)。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生态,需要对教与学及其组织安排进行探讨,并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动态机制。

上述OECD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为“双减”政策下完善学校治理体系、系统设计学校育人生态提供了理论支撑。下文基于学习环境理论之教学核心要素,分别从学习者、内容、教师、资源四个维度,探讨xx市特级教师在推进“双减”中的实践路径。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基于特级教师的实践

基于OECD创新性学习环境之教学核心要素理论,通过研究发现,xx市特级教师在“双减”推进过程中,在完善育人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均开展创新实践,为建构高质量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1)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xx市各中小学校鼓励教师,特别是特级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借助他们的教育学优势,以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例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基于“润泽教育”的育人哲学,突出“五育并举”,明确学校的育人价值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适性的生态环境,并在理念、机制、课程、课堂、教师等方面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推进学校育人模式转型升级。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五育并举”为引领,由特级教师带领教师优化育人体系,关注“育和树”,强调既要育心还要树人,落实为学生涂好人生底色的培养目标,多点发力,全面提质。

(2)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学校课程实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国家层面厘清了育人目标,进一步优化了学校育人蓝图。xx年9月,xx市教委发布的《xx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为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了精准定位。xx市特级教师作为学科专家,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角色,着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例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建构了体现学校育人特色的“以美育美”课程体系,陈经纶中学团结湖分校以构建自信课程体系为提质增效的内驱力,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加强体育与健康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等。各校立足校情,重新组合学校的人力、资源、时空、内容等要素,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完善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系统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强化学校教育主渠道,特级教师在实践中注重把课内学习和课后服务有机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例如,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特级教师的带领下构建全天候“1+X课程”,在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保障、课程菜单全自选的基础上,每学期有70门左右的X课,打通课内与课后,构建了“一日学校生活”的完整体系。

(3)带领团队优化教与学方式,以教研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特级教师注重发挥专业优势,一是带领团队创新教学策略、加强作业设计与管理,推进高质量课堂教学,二是注重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团队育人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围绕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建构,特级教师注重通过单元教学等新兴教学形式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xx市第十二中学朗悦学校英语教研组在特级教师的带领下,立足课堂精准发力,以基于大概念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带领团队协同合作,构建“四问”生态智慧课堂,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同时,特级教师将作业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切入点,与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作业优化设计方式。景山学校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教研组长,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研究单元综合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制作作业辅导微课,提升学生信心及作业完成质量,有效落实学生个性化指导。

调研发现,聚焦教研组生态环境建设,特级教师的专业影响体现在课堂教学示范、教研活动组织、教学指导与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引领等方面。特级教师注重提升教研组关键岗位的胜任力,带领教研组教师共同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学生学习生态系统

教学核心要素中的“资源”,主要包含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s)与数字资源(digital resources)。研究发现,在特级教师推动下,学校致力于重构学习空间,利用数字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环境。同时,着力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系统的学习生态系统。

在学习空间重构方面,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超越传统学校建设“教室+走廊+操场”的固化模式,基于新的空间结构建立“班组群”,遵循共享、自助、推送的资源配送理念,实现班级自由组合,以此推动学与教方式的创新,形成积极多样的学习关系,为落实“双减”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制度与环境。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史家小学等学校基于“双师课堂”,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为学生搭建自信表达、主动发展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受惠于更多教师。

为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在特级教师的带领下,学校注重搭建家校协同育人的互动性平台,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例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以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生命成长共同体为追求,通过家长志愿者参与开发课后服务课程等方式,同心协力为学生的成长助力。海淀区民族小学致力于推动家长从焦虑的教育委托者变为孩子终身学习的同行者,通过聚合社会教育资源等策略推动学校从传统的办学机构变为教育的超级社区。学校基于情境学习和真实学习的理念,建立与社会、社区、家庭的联结,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助力师生的发展和社区进步。

基于教学核心要素之学习者、内容、教师、资源等四个维度,xx市特级教师在建构育人体系、推进课程建设、助力教师发展及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与持续探索。OECD研究指出,在创设学习环境的具体实践中,除探讨上述四个教学核心要素,还需要考虑各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动态关系。研究发现,特级教师在学习者和教师团队等方面实现了重组。例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建立“班组群”(即三个不同年级的班级共同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既有班级内的学习,也有班组群的不同年级段学生的跨龄、跨学科学习),建构了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家庭式的师生学习与生活基地,以此推动学与教方式的创新,形成积极多样的学习关系。在“双减”推进中,通过课后服务、轮岗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师重组,教师通过团队合作与跨学科教学等方式,丰富了教学形态与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后服务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学核心要素之学习者、内容、教师、资源等四个要素及诸要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能够以学习为中心,通过创新型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

未来展望

教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更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和核心。在xx市推进“双减”过程中,特级教师充分展现了各自的实践智慧,涌现出许多积极创新实践的案例。

本文基于OECD创新型学习环境之教学核心要素相关理念,对xx市特级教师落实“双减”的部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在特级教师引领学校完善育人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整合优质资源等方面开展的创新实践,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为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一方面,学校要继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为学生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一是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新情境中新的教育教学问题,要“重点推进基于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创新和变革”,“从学习科学的视角去分析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这些实践从哪些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构建了支持性的环境。”《剑桥学习科学手册》探讨了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促进有效学习的实践,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技术支持的学习、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等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基于学习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教学创新,有助于教师建构高质量课堂教学。

二是推进家校社协同,建构体系完备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系统。学习科学将学习视为一种动态的社会活动系统。学生的学习不仅包含学校课堂上的正式学习,还涵盖发生在家庭、同伴之间、社区等不同情境中的非正式与非正规学习。创新型学习环境的创设,能够强有力地推动知识与学科领域、学习社区及更广泛的世界的横向联系,让学习者感知正式学习环境与更广范围的社会环境学习的关联性,以帮助学习者创造意义,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现实生活问题探询中,通过“真实学习”学得更深入。

随着“双减”及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日益走出“围墙”。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OECD关于创新型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以及基于“学习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的创新案例,为教育变革的设计、实施和推广提供了有效启示与借鉴。由于个体层面的学习涉及多个系统,因此需要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为人们的学习提供多元参与体验 。

概言之,xx市特级教师在“双减”推进过程中,聚焦教学核心要素,在育人体系建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优质资源整合等方面主动探索,通过融通课内与课后课程、教师发展与重组、家校社协同等方式,在丰富教育供给的同时,积极创新教与学的方式、重构教育关系,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指导、社会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教育良好生态,为共同培育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有效实践,为“双减”背景下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努力。由于每所学校的情境不同,一线学校更多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更广泛的成效,还有待未来深入研究和探讨,需要研究者持续总结学校与教师的当为与可为之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